【文化产业观察】当老字号遇见区块链:上海传统文化IP的2025破圈之路

⏱ 2025-08-13 23:20 🔖 上海同城交友 📢0

2025年8月,豫园九曲桥的AR投影秀吸引着全球游客。通过手机扫码,明代园林瞬间变身数字艺术馆,游客可以收集限量版NFT门票。这种传统与科技的碰撞,正是上海文化IP数字化转型的缩影。

【第一章 老字号的数字突围】
"童涵春堂"这个创立于1783年的中药品牌,如今在元宇宙开起了养生馆。顾客可以通过VR设备体验古代药工炮制药材的全过程,数字藏品"百草图谱"系列已累计发售10万份。品牌第22代传人林女士表示:"我们要让年轻人用他们熟悉的方式了解中医药文化。"
上海私人品茶
【第二章 艺术品的链上重生】
朵云轩2025年推出的"数字文房四宝"项目引发收藏热。通过区块链技术,每件数字艺术品都配有唯一数字证书。艺术总监王先生介绍:"我们与杭州的科技公司合作,将百年木版水印技艺转化为动态数字藏品。"
上海喝茶群vx
【第三章 文旅融合的新范式】
在外滩源举办的"数字外滩"展览中,游客可以穿戴智能设备"穿越"到1920年代的上海。策展人李教授说:"我们整合了苏州的丝绸博物馆、嘉兴的古镇资源,打造长三角文化IP联名体验。"
爱上海
【未来挑战:文化内核与技术形式的平衡】
复旦大学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指出:"当龙华庙会的香火变成电子蜡烛,如何保持文化仪式感成为新课题。"2025年7月出台的《上海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条例》或许能提供方向指引。

夜幕下的城隍庙,全息投影的灯笼与传统宫灯交相辉映。这场静悄悄的文化革命,正在重新定义"海派文化"的当代内涵。